Print Sermon

本网站的目的是为世界各地的牧师与传教士提供免费宣道文稿与视频,尤其为身处第三世界的同工,因那里极为缺乏神学院或圣经学校。

这些宣道文稿和影视如今通过我们的网站 WWW.SERMONSFORTHEWORLD.COM 每年已传至221个国家地区的150万台个人电脑上。YouTube视频的观众也不下几百人,但他们会很快离开YouTube,因每篇宣道都会引导观众回到我们的网站上。YouTube会带观众转到我们网站上。这些以46种语言刊载的道文每个月能传至12万台电脑上。这些稿件不带版权,因此,福音宣道士使用时无需我们的许可。请您点击这里, 读一下你如何能每个月为我们提供资助, 把这伟大的福音传遍全世界。

每当你发电邮给海博士时,切莫忘记把你发信的国家告诉他,不然他无法回信给你。海博士的电邮地址是 rlhymersjr@sbcglobal.net



聪明和愚拙童女

THE WISE AND FOOLISH VIRGINS
〔Simplified Chinese〕

荣誉牧师罗伯博士(Dr. R. L. Hymers, Jr.,)著

主日,二○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晚
由颜国徽牧师在洛杉矶华人浸信会幕宣讲


这篇道文是由 亚萨黑·耐德尔顿博士(Dr. Asahel Nettleton)在第二次大觉醒期间所讲之道的缩略修订版。经文来自十个童女的比喻。这篇道文常常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觉醒以及其他复兴的时候被宣讲,其道文应用在教会中失丧和得救的人。

“那 時 , 天 國 好 比 十 個 童 女 拿 著 燈 出 去 迎 接 新 郎 。其 中 有 五 個 是 愚 拙 的 , 五 個 是 聰 明 的 。愚 拙 的 拿 著 燈 , 卻 不 預 備 油 ;聰 明 的 拿 著 燈 , 又 預 備 油 在 器 皿 裡”(马太福音25:1-4)。

让我加上一点。这段经文讲的只是 在教会里的人,就是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人。所以这关系到你!这是因为这些人被称为“童女”。 在圣经中,世上有罪的人不被称为童女。他们不是。所以,这里讲的是教会的人——讲的是你们。

教会里的所有人都被分成两组。耶稣称这两组人为聪明和和愚拙的。聪明的是教会中真正得救的成员。愚拙的是教会中没有得救的成员。

I. 第一,那些聪明的真正得救的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他们被称为“聪明的”,因为他们关心他们灵魂的得救。关心灵魂是一个有智慧的标记,因为有关你灵魂的事情十分重要。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但以理书12:3)。

另一方面,忽略你灵魂的救恩是一个及其愚昧的表象。[你们在座的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 那些忽略他们灵魂救恩的人在圣经中被称为愚拙的或愚昧的。聪明人和愚拙人的区别似乎不大。但是对神来说乃是天壤之别。因此聪明的人被称为光明之子而愚拙的人被称为黑暗之子。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很清楚地指出了那些在教会里的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区别。

在这个比喻中,很显然这两组人的区别和教会出席没有关系——因为两组人都代表那些去教会的人。而且每个人以为他们已经得救了!他们都口头上说他们信了。他们在理智上信了耶稣。他们都出去迎接。 所以聪明的和愚拙的区别并非聪明的相信圣经而愚昧的不相信。他们都“拿着灯去迎接新郎”(新郎就是耶稣)。 每一组人都在教会中。每一组人都他们信了耶稣。每一组人都指望,当耶稣来找他们时,他们便能够进入天国。每一组人都指望被提升天!然而,聪明的有一些特别的特征是愚拙的没有的。

1. 为基督的缘故有极强的委身感。神需要你将心给祂。祂命令说:“将你的心给我。” 你若没有将心给基督,你就做不了任何真正的侍奉。“你不能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你对基督和教会坚定的委身感是十分必要的。错误的委身是被神憎恶的!

2. 愿意放弃世界。“你们勿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仇。”“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3. 愿意为基督受苦。“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他必须愿意为基督的缘故忍受羞辱和指责。若他还没有为这一点预备好,他还没有预备好得救。

4. 愿意去承担基督徒一切的职责。“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如果你有当行的职责不去行,那你自称得到了转变是不聪明的行为。

5. 对基督有真信心。一个“空洞”的信心是不够的。“鬼魔也信,却是战兢。” 对基督的真实信心会让基督教显得真实,并且改变你整个的人生道路。“使人生发仁爱,且洁净心灵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6. 有真正重生的经历——没有重生就没有真正的得救。“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 所以,真信心和真爱是重生的果子。“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若没有重生带来的改变,你无法成为神的儿女。那些得到重生的人都发现,“旧事以去,都变成新的了”。 这些都是蒙真正得救的智慧人的性格特征。

II. 第二,为什么有些人自称得救了而他们其实却没有?

这些愚拙的童女的灯里没有油。油预表神的灵。这里面的意思是她们没有圣灵,因此,她们没有得救。“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马书8:9)。这显明了这些愚拙的童女是假信徒——她们从来没有重生。

在早期基督教的那段日子里,迫害和殉道阻止了许多人虚晃地自称得救。甚至在今天,在共产党和穆斯林国家了还是如此。但是即便在那些国家里,还是有做假告白的人。如果这里有死亡和迫害的威胁,那么教会中假信徒的人数便会大大减少。如果成为基督徒会被迫害的话,会成千上万的人会离开教会。

由很多人自称已得救但实际上却没有,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受了坏榜样的影响。他们看到有人们自称得救了,却又离开了教会。“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后就退后了”(路加福音8:13),讲的就是“离开,撤离”的意思。他们看见有人被“今生的思虑挤住了”而“离开”了。几年之后,他们看到同样的人否认回转得救的概念。有的人甚至变本加厉,嘲笑回转得救这一概念。有些人甚至通过写作和演说来反对复兴和真正的回转(conversion)。一些人攻击宣扬回转的人,成那个宣道人为假先知或者更糟的人。而且他们很多人甚至还敢自称为基督徒,即便他们是在和真正的基督教抗争。这便使得那些在教会中还未转变的人非常的迷惑,这些人便开始认为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回转这回事。因此,这些被迷惑的人,就像是愚拙的童女。对于这些人,耶稣给了警告,“愚昧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一些人在担忧和认罪感中,呆了很长时间 , 却没有得到解脱。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良心变得刚硬,并归于平静,所以“这些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另外一个人,处在认罪感中,他觉得他已经经历的更多了。 他变得厌倦并沮丧,最后他认为根本没有回转这回事。所以他变成了“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另外一个人,他有极大的认罪感,他在寻求认罪感的解脱。然后他有一些情感上的感觉,他认为是这就是回转。但是,因着他还没有认真地省察自己,他活在虚假的指望中,也在危险的保障中沉睡。所以,他成了“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有的时候一个罪人在认罪感和焦虑中有很长的时间,他认为只要他说自己得救了,通过不停地说自己得救了,他便能得到解脱。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令人悲哀失望——对神没有爱,没有圣灵更新的生活。有时这给了他极大的确保,以至于他们说,“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转变”。现在他们已经尘埃落定完了。这样的话,他们也成了那些“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的人。

对于聪明的童女,圣经上说,“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 她们显示了她们的智慧。她们的内心情形也证实了她们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们非常小心地要去确定她们的心灵回转了。她们确定她们的内心一定要有改变,这个改变是之前没有的,这个改变在她们的旧亚当的本性里不具有的。她们不敢在心未被神的恩典更新、改变之前,就出去迎见主。无论多么艰难,她们知道必须经历真实的回转。正如那位把房子盖在磐石上的聪明人,他们往深处挖。他们甘愿被察验、被责备,只要能使自己生命的根基稳稳安在永世的磐石上——就是基督本人。

但愚拙的童女不是这样的。她们宣称自己得到了转变,但是她们没有好好地注意自己的内心。当她们遇到忽然临到的难处,或者是发现道路崎岖难行的时候,她们就会避免更深入的自我认罪感和自我省察。于是便在心里毫无恩典的情况下,开始了所谓的 “基督徒旅程”。因为她们避免真正得救的预备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自我否认,她们就成了愚拙的童女,“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III. 第三,为什么他们被成为是“愚拙”的?

我们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是邪恶的,他们和其他罪人没有两样,都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以弗所书2:1)。但是他们也是愚拙的!他们又愚昧又邪恶,因为他们自称得救却没有经历真正的回转。他们又愚拙又邪恶因为他们胆敢自称为基督徒却没有经历真正的回转,因为基督说:

“你们若不回转…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18:3)。

虚假的得救是愚昧又邪恶的,因为基督命令我们“努力进窄门”(路加福音13:24)。他们拒绝这样去做。他们又愚拙又邪恶,因为当基督说:“要进窄门”的时候(马太福音7:13),他们拒绝顺服基督。聪明和愚拙童女的比喻以这样可怕的警告为结束:

“其 餘 的 童 女 隨 後 也 來 了 , 說 : 主 阿 , 主 阿 , 給 我 們 開 門 !祂 卻 回 答 說 : 我 實 在 告 訴 你 們 , 我 不 認 識 你 們”(马太福音25:11-12)。

马太·亨利如此评注这几节经文:

愚拙的童女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有好多人想要进入天国却为时已晚…他们…要求进入,却被关到门外。他们自视甚高…自以为心中有些善行而沾沾自喜,却被投入了地狱的深渊(马太·亨利圣经注解,Hendrickson出版社,1991年版,第5卷,第301页;关于马太福音25:11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