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mon

本網站的目的是為世界各地的牧師與傳教士提供免費宣道文稿與視頻,尤其為身處第三世界的同工,因那裡極為缺乏神學院或聖經學校。

這些宣道文稿和影視如今通過我們的網站 WWW.SERMONSFORTHEWORLD.COM 每年已傳至221個國家地區的150萬台個人電腦上。YouTube視頻的觀眾也不下幾百人,但他們會很快離開YouTube,因每篇宣道都會引導觀眾回到我們的網站上。YouTube會帶觀眾轉到我們網站上。這些以46種語言刊載的道文每個月能傳至12萬台電腦上。這些稿件不帶版權,因此,福音宣道士使用時無需我們的許可。請您點擊這裡, 讀一下你如何能每個月為我們提供資助, 把這偉大的福音傳遍全世界。

每當你發電郵給海博士時,切莫忘記把你發信的國家告訴他,不然他無法回信給你。海博士的電郵地址是 rlhymersjr@sbcglobal.net



因福音造成的紛爭

DIVIDED BY THE GOSPEL
〔Traditional Chinese〕

榮譽牧師羅伯博士(Dr. R. L. Hymers, Jr.,)著
主日,二○二五年九月七日早
由顔國徽牧師在洛杉磯華人浸信會幕宣講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馬太福音 10:36)。


講到這節經文麥基博士(Dr. J. Vernon McGee)說:

實際上,家庭會因著福音的傳揚而造成分裂。同時也會造成兄弟之間的隔閡分離。當信徒合一的時候,這一種合一導致了他們與不信的世人之間的隔閡 (麥基博士Dr. J. Vernon McGee, 認識聖經, Thomas Nelson 出版社, 1983年, 卷4, 61頁)。

初信基督徒常常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親屬竟會反對他們。那些出身佛教或羅馬天主教家庭的人,往往會發現,當他們開始參與浸信會教會的信仰生活時,親屬們就開始說些難聽的話。即便是那些來自名義上基督徒背景家庭的人,有時也會遇到同樣的情况。父母和其他親屬可能會說:“你太投入了。” 他們甚至可能說:“你變得狂熱了”,或者“你被洗腦了”。那麽,當初信基督徒聽到父母或親屬說這樣的話時,他們該怎麽辦呢?

五十年前,我父親也曾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他當時還告訴我,只要他活著,就絕不會再踏入浸信會教堂一步。但我依然愛著他——也慶幸他沒有兌現那個可怕的承諾。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裏,他曾多次隨我前往教會,甚至還與我的一位牧師朋友一同作了“罪人禱告”。幾個月後我主持他的葬禮時,能提及這段往事,我深感欣慰。

我盼望我那尚未得救的父親能認識基督,能與我一同在教會中享受喜樂。感謝神,在他離世前,我們確實在教會裏一起度過了幾段蒙福的時光。

今天在座的或許有一些年輕的基督徒,或者一些正在考慮信主的人,正面臨著父母的反對。我完全理解你們正在經歷的掙扎,因爲我自己也曾親身經歷過。耶穌說過: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馬太福音10:36)。

約翰·萊斯博士(Dr. John R. Rice)曾針對這節經文說過:

作基督徒的,服事主時不必總指望外在的平安。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這世界恨惡耶穌基督,祂至今仍是"被人厭弃"(以賽亞書53:3)。新約時代基督徒所遭遇的逼迫與反對,如今依然司空見慣。挂名的基督徒或許不會遭受迫害,但那些滿有聖靈能力、熱心拯救靈魂、公開反對罪惡幷迫切勸人歸主的基督徒,總會被稱爲狂熱分子、麻煩製造者、極端分子。這世界的本質從未改變。主耶穌仍然要求我們,當以祂爲首位——勝過父母、兒女,甚至勝過自己的生命(約翰·R·萊斯博士《馬太福音講道集》,神之劍出版社,1980年,第161頁)。

耶穌說,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馬太福音10:36)。

今天早晨,讓我們思考這節經文怎樣以兩種方式應用在我們身上。

I. 第一,那些在教會中長大的人常常會間接地經歷這一種紛爭。

不信主的人往往看著基督徒,就認爲他們應當是完美無缺的。阻礙第二代教會子弟信主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看到自己的父母幷不完美。他們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見面;看到父母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時的樣子;也看到父母在教會裏唱詩敬拜——可回家後却又看見他們爭吵。這樣,他們心裏就産生了矛盾。魔鬼就來對他們說:“瞧,他們也不完美嘛,你何必聽他們講什麽信主的事呢?”

每一個經歷過轉變的教會孩子,都必定會面對這樣的試探。試想,如果你的父親是彼得——你會知道他曾否認基督,在基督被捕的那個夜裏逃走了;你也會知道,當他在安提阿停止與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飯時,他做錯了,而保羅說……

“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 (加拉太書2:11)。

如果你是彼得的孩子,你必須要面對一個他不完美的事實。

如果使徒保羅是你的父親,那又怎樣呢?保羅說

“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

關于這節經文,麥基博士說,

保羅敞開心扉,向我們展露他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他十分明確地表示,當他和他們在一起時,內心深受攪擾。他“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難怪他能說出“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這樣的話。保羅沒有自視甚高的看法……顯然,他從未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同上,第五卷,第13頁)。

所以,如果保羅是你的父親,你會看到他“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從彼得和保羅的例子就能看出,基督徒仍然不是完美的。如果你曾見過自己的父母像彼得那樣反復無常,或者像保羅那樣軟弱又懼怕,那麽你也不要讓這些阻礙你去尋求基督。保羅說過:

“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哥林多前書2:3-5)。

倘若你在自己的基督徒父母身上尋找缺點與不足,那你勢必會發現一些。但且容我與你理論一下。這怎能成爲拒絕信靠基督而得救的藉口呢?

你們與其去審視自己的基督徒父母,倒不如好好省察自己。這正是《聖經》所教導你們要去做的:

“你們總要自己省察 有信心沒有”(哥林多前書13:5)。

這就是羅恩·裏根(Ron Regan)的問題所在。他一門心思地審視著自己的父親,却始終沒顧得上省察自己!不要犯那樣的錯誤!

你看,裏根的小兒子羅恩,特意地要與他的父親唱反調。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馬太福音10:36)。

這就是其中的運作方式——會成爲耶穌所說的那種人!你成了你那身爲基督徒的父母的敵人。經文裏的“人”指的就是你那身爲基督徒的父母,而自己家中的“仇敵” 說的就是!你處在了這樣一個相當糟糕的境地——你成了你那基督徒父母的敵人!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馬太福音10:36)。

一想到你竟然會成爲你那身爲基督徒的父母的敵人,真是可怕至極!悔改吧,歸向基督,否則你就沒有希望了!如果你的心地是與你基督徒父母爲敵的,那麽神面前你便處于一種可怕的境地!

II. 第二點,那些由非基督徒父母撫養長大的人,通常會直接經歷這種衝突。

在教會環境中長大的人,常常會成爲自己基督徒父母的敵人;而那些在地方教會之外長大的人,則往往發現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親屬成了他們的敵人。關于這一點,耶穌在《路加福音》21章16至17節給出了警告。現在,讓我們起立,一同大聲朗讀這兩節經文。

“連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你們要爲我的名被衆人恨惡”
(路加福音21:16-17)。

請坐。

“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 基督將害死限定爲你們中的一些人。但他對這節經文的前半部分却沒有加以限制:“你們要被父母、弟兄、親族、朋友出賣。” 這裏沒有限制。爲什麽呢?因爲對于所有離開世俗歸向耶穌基督的人來說,這都是常見的遭遇。基督在下一節經文中清楚地說了這一點:

“你們要爲我的名被衆人恨惡”(路21:17)

爲什麽非基督徒父母,那些信奉羅馬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或世俗主義的父母——會如此苛待自己的那些渴望成爲基督徒的孩子?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18至21節中,給出了兩個答案。現在請把聖經翻到這一章,讓我們一同站立,來讀這四節經文。

“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紀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于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爲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翰福音15:18-21)。

請坐。

在通常的情况下,主要有兩個原因導致非基督徒對基督徒表現非常不友善。第一個原因在第19節:

“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翰福音15:19)。

而第二個原因在21節:

“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爲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翰福音15:21)。

麥基博士說:

那些逼迫他人的人其實存在兩個問題:他們不認識天父,也不願自己的罪被顯明。耶穌基督將天國的光照進了人的靈魂深處。每當光被點亮,事情就會開始發生變化。老鼠、蛇,爬蟲、蜥蜴之類都懼怕光明,它們會四處逃竄尋找藏身之處。順便說一句,那些點燈的人也會遭到它們的憎恨。耶穌曾說:“他們無故地恨我。” 耶穌本身毫無招人恨的理由。恨意的根源在于人那充滿罪惡的心……如果你是神的孩子,這世上就會有人恨你。這對人來說,尤其是對渴望廣受歡迎的年輕人而言,實在是一件難事。讓我們把主的話語告訴年輕一代。如果你們是神的兒女,就不會被這世俗世界所歡迎(麥基博士,《認識聖經》,同前,第四卷,第470頁)。

讓我們起立,一同來唱歌頁的第四首詩歌——《耶穌,我已背起十架》("Jesus, I My Cross Have Taken")。這是約翰·萊斯博士最喜愛的聖詩。大家放聲高歌,唱得響亮而有力!

耶穌,我已背起十架,捨弃一切跟隨你
一無所有,遭人厭弃,從此你是我一切
放弃一切痴心妄想,幷一切屬世盼望
不論現在處境如何,神和天國歸我有!
     (“耶穌,我已背起十架” ,亨利·賴特著(Henry F. Lyte), 1793-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