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mon

本網站的目的是為世界各地的牧師與傳教士提供免費宣道文稿與視頻,尤其為身處第三世界的同工,因那裡極為缺乏神學院或聖經學校。

這些宣道文稿和影視如今通過我們的網站 WWW.SERMONSFORTHEWORLD.COM 每年已傳至221個國家地區的150萬台個人電腦上。YouTube視頻的觀眾也不下幾百人,但他們會很快離開YouTube,因每篇宣道都會引導觀眾回到我們的網站上。YouTube會帶觀眾轉到我們網站上。這些以46種語言刊載的道文每個月能傳至12萬台電腦上。這些稿件不帶版權,因此,福音宣道士使用時無需我們的許可。請您點擊這裡, 讀一下你如何能每個月為我們提供資助, 把這偉大的福音傳遍全世界。

每當你發電郵給海博士時,切莫忘記把你發信的國家告訴他,不然他無法回信給你。海博士的電郵地址是 rlhymersjr@sbcglobal.net




決志主義、加爾文主義、以及當今的離道反教!

DECISIONISM, CALVINISM AND TODAY'S APOSTASY!

海羅伯博士 (Dr. R. L. Hymers, Jr.) 著

主日,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晚
於洛杉磯浸信會幕所宣之道

A sermon preached at the Baptist Tabernacle of Los Angeles
Lord's Day Evening, September 26, 2010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 (帖撒羅尼迦後書 2:3)。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說,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到來之前,有兩件事將會發生: (1) "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 (2) "那大罪人 … 顯露出來"。麥基博士說:"首先,有組織的教會將離棄信念 —— 我們稱其為離道反教" (J. Vernon McGee, Th.D., Thru the Bib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3, volume V, 第413頁; 對帖後 2:3的註解)。教會首先離道反教,然後 "那大罪人" 才顯露出來。"離道反教" 的意思是 "離棄信念",就是離棄聖經裡所揭示的信念。

無論你持何種末世論的觀點,如果你對教會的歷史有所了解,你就不能不同意,我們現今正處於兩千多年以來最嚴重的離經叛道時期之中。所以,照我看來,與我們現今相關聯的,應當是以上經文裡的這幾個字:"有離道反教的事"。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 (帖撒羅尼迦後書 2:3)。

"〔先〕有離道反教的事"。奎斯維爾博士 (Dr. W. A. Criswell) 指出:"離道反教" 在希臘原文裡是 "hē apostasia" (英譯 "the apostasy")。 他說: "冠詞 [hē] 的使用,表明保羅所指的是一次特定的離道反教" —— hē apostasia" (W. A. Criswell, Ph.D., The Criswell Study Bib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79, 第1409頁; 對帖後 2:3的註解)。奎斯維爾博士繼續說:"冠詞hē (英文the)" 的使用,顯示出保羅所指的是一次獨特的離道反教事件。這意味着,在 '主的日子' 到來之前,那些自稱信主之人會明顯公開地拋棄了信念" (同上)。

然而, "離道反教" 從何時開始的呢?這 "獨特的離道反教" 是幾時發生的?經過對這方面二十五年的研究,我越來越確信,當今的離道反教並非在一日之間促成的。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便能看到當今離道反教的起源及其興起的過程。當今的離道反教,是由德國神學家賽姆勒 (Johann Semler, 1725-1791) 發起的。賽姆勒是一位聖經批判家,他倡導 "聖經在很大程度上並非神所默示的" (J. D. Douglas, editor, Who's Who in Christian History,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92, 第619頁)。對聖經批判的潮流如此迅速地泛濫着,以致司布真在1887年這樣說:"當今教會正被離經叛道之邪說的腥風血雨所覆蓋" (C. H. Spurgeon, Th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 Pulpit, Pilgrim Publications, 1974 reprint, volume XXXIII, 第374頁)。於1887年爆發的 "貶低[聖經]的爭執" 一直持續到至今仍未結束。司布真為此曾作出了英勇的搏鬥; 此爭議被後人稱為「原教旨主義/現代主義」之爭 (Fundamentalist/Modernist controversy), 它也標誌着信奉聖經派與聖經批評者之間爭執的起點。這便是導致當今離道反教的第一個原因 —— 對聖經所作的苛刻批判。

此外,還有另一個導致如今離經叛道的原因。十九世紀早期,有兩位人士向宗教改革家的基本教義發起了攻擊。他們是納撒尼爾•泰勒 (Nathaniel Taylor, 1786-1858) 和菲尼 (Charles G. Finney, 1792-1875)。泰勒是耶魯大學的首席神學教授。他於1822年任職之後,接下來的後半生都一直擔任耶魯大學的主導神學教授。泰勒對人意志自由性的觀點,引起了 "如此一場爭議,它促使耶魯大學一些較為正統的 [人士] 脫離耶魯,於1834年在哈特福 (Hartford) 開設了一所與其相對立的神學院"。與菲尼作對的耐德爾頓博士 (Dr. Asahel Nettleton) 常在這所學院內教學 (Douglas, ibid. 第661頁)。

菲尼用泰勒的神學觀點撐腰,開始向宗教改革家們所持的人類本性之墮落、以及得救全靠神之恩典的教義發起攻擊。菲尼在福音聚會中,採用了各種 "新措施", 讓人們作"決志"。菲尼不去告誡人來僅靠神的恩典獲得轉變,他反而讓他們通過為基督作決志來使自己"獲得一顆新心"。菲尼引導成千上萬的人作"決志" —— 並以他們外表行為作為他們得救的憑證。這導致了數百萬未獲轉變的民眾進入教會,並造就了數千個未得轉變的宣道士 —— 這些教士很快就被德國的聖經批判思潮所誤導。"決志主義" 可謂是造成當今離道反教的首要原因 —— "決志主義" 把無數未曾獲得轉變的牧師與成員帶入了教會。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 (帖撒羅尼迦後書 2:3)。

我們眼看着因 "決志主義" 所造成的大規模的 "離道反教" 之浪潮,像潮水一般湧入教會,削弱並且摧毀了一個接一個的教會支派,在它所涉及之處造成了巨大破壞、留下一遍廢墟。我們又目睹決志主義者採用了菲尼的 "新措施", 使其遍及全球,以致對菲尼學說毫無所知的地區,例如在俄國、波蘭、法國、亞洲以及其它區域,現都有人相信通過 "應召向前"(going forward)、或念誦 "認罪祈禱" 便可獲得拯救。"決志主義" 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嚴重錯誤 —— 成為當前面對正統基督教的首要威脅。

"傳統" 浸信會與長老會抵制菲尼 "決志主義"的"新措施", 有下列五點原因:

1.  那些人把 "應召向前" 或禱告的外表行為與重生混作一談。菲尼的 "新措施" 宣稱,一個未獲轉變的人能依靠自己的某種行為來幫助自己成為基督徒。然而 "傳統" 的宣道士則認為,罪的自責感能引導失喪之人看到自身對神的需要 —— 他需要神去改變他的心地本性 —— 這便是神創立新生命、並鞏固新生活所作的工。如果沒有新生命在基督中形成,傳統宣道士便認為一個人未曾獲得轉變。

2.  菲尼散布的新學說對罪持有浮淺的看法,使一種危險並浮淺的轉變觀念盛行起來。賀治博士 (Dr. Charles Hodge) 對菲尼作出了這樣的回答:"在一切摧毀靈魂的教義之中,沒有什麼比那讓罪人相信自己能 [隨時隨地]以自我的意願…去懺悔、並信靠主更具有危害性的了"!

3.  人們聽說,如果他們 "應召向前" 或念罪人的祈禱文便能獲救。如此,他們被誤導依賴了自己已獲救的幻望。

4.  強調人為的"決志"—— 而非變更人生的經歷 —— 令成千上萬未獲轉變的人乘機而入,成為教會的成員。

5.  因為他們相信 —— 如約翰•以利亞 (John Elias) 在1828年說的那樣: "[菲尼] 錯誤原則所帶來的惡果,將會落到我們國家敗壞的教會頭上" (Condensed from "Why the Old School Opposed Finney" by Iain H. Murray in Pentecost Today? The Bibl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Revival,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98, 第49-53頁)。


但傳統派無法阻止「決志主義」的蔓延。「決志主義」的信念與作法很快便風靡眾教會,因為與菲尼之前所有傳統教會所施行的徹底轉變的作法向比較,這種新方法能更容易地令人去浮淺地 "為主作出決志"。在菲尼之前,一切可能已獲轉變的人,都要通過至少六個月或更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允許他 "公開作信主的見證" (Iain H. Murray, Revival and Revivalism: The Making and Marring of American Evangelicalism,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94, 第369頁)。在1833年,菲尼的門生雅各•克納普(Jacob Knapp) 首次在浸信教會中采用了"即刻受洗" 的方式 (Revivalism, 同上, 第313頁)。克納普說, "我同艾費茲弟兄在一天內為九十六個人施了洗,而且這工作一直持續了十周" (Revivalism, 同上, 第314頁)。如此,雅各•克納普在十周內為大概900人施了洗。不久後,這些人幾乎全都離開了。正是從這期間開始,這些未轉變的人被稱為 "世俗基督徒(carnal Christians)"。但事實上,這些人不過是 "假弟兄" (林後 11:26), 並非真正的基督徒!決志主義泛濫得如此猖獗,到了1920年代,比利•孫迪(Billy Sunday) 宣稱說,在禮拜結束時,凡上前與他握手的都會得救!

似乎無人注意到,僅根據他們的 "決志" 便接受千萬人加入教會的這種作法,正在殘害許多教會。會眾派(Congregationalists) 首先枯萎消亡了;接下去很快輪到了公理會和長老會 —— 最後連浸信會或其他教派也無法幸免。美南浸信會用盡了各種手段,但也於2007年11月開始走下坡路。艾理夫(Jim Elliff) 是美南浸信會的顧問,他說, "…近乎90%的美南浸信會成員,他們的舉止與社會上的 '文化性基督徒(cultural Christians)' 沒有任何不同之處。這類 '文化性基督徒' 在現今主流教會之中比比皆是。雖然這些人作過 "禱告"、也 "沿走廊上去" 過,也聽人說,他們已經是基督徒了。但舊事仍未過,新造的仍未顯現,他們仍未成為基督裡的新人, 林後5:17。在數不勝數的情形下,清楚的跡象顯明了他們仍未獲得新生[轉變] 的心靈…這類'自稱信徒'的人,正是被聖經稱作受迷惑的人" (Jim Elliff, Southern Baptist Consultant for the Midwestern Center for Biblical Revival, Mid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Founder's Journal website, February 7, 1999)。

在防止破裂挽救教會的匆忙中,各派別的許多牧師們開始轉向多種時髦手段 —— 從巴士接送,到目標引導(purpose-driven), 或使用 "新潮" 教會禮拜方式。 然而,從整體來看,教會仍舊年年逐漸衰弱。當我提起 "決志主義" 時,大部分牧師說他們沒有實施此教義,但實際上他們正在實行。有一位牧師告訴我,他不是一個決志主義者,但卻引誘十二個人離開我一位朋友的教會。在這些人第一次 "走上前" 時,他便給這十二人施了洗。雖然他不承認,但這位牧師正是一位徹頭徹尾的 "決志主義者", 而且是最惡劣的一類!但 "偷羊" 的行為最終僅能使問題惡化,因為這使越來越多未曾得救的人進入教會。

如今,許多人開始偏向加爾文主義,以為宗教改革的信義教條能提供答案。我看這不過又是一種時髦而已,並沒有因此而帶來令多人轉變的福分,也未曾有任何復興伴隨。我看他們不過是在把改革的教義,傳授給一些仍未獲得轉變的會眾而已。這些人來教會,僅為了給他們理智的耳朵搔癢。馬丁•羅伊-瓊斯博士 (Dr. Martyn Lloyd-Jones) 把這稱作 "加爾文主義僵尸"。他說, "如果你的加爾文主義看上去毫無生氣,那便不是加爾文主義;那僅是哲學,是一套使用加爾文主義詞句的哲學觀,是智理主義(intellectualism), 並非加爾文主義" (The Puritans: Their Origins and Successors,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02 版, 第210頁)。

其實,大部分我所遇見(或讀到)的加文主義,所提倡的不過是某種變相的 "決志主義" 而已。雖然他們沒有下決心 "走上前去", 當今的主流加爾文主義要求你下決心 改變你的宗教觀念!此乃內心的決志,與宣道大會後走上前去人為地作出 "決志" 沒有什麼兩樣。這人雖未走到人前作出決志,他如今卻立志信奉加爾文的教條。他如今靠之得救的不是外表的舉止,而是某種內在的決定。這仍舊是依靠人為的決定來獲得救恩!但無人是靠任何人為的決定來獲得拯救的 —— 無論靠應召上前的外表行為、或是靠內心理智上信奉教條,全都錯了!救恩完全不在乎人的決定!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肉身或理智的] 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以弗所書 2:8-9)。

當神的靈使你自感極為可鄙、迷失與目盲時,真正的轉變方能產生!當神的靈使你開始畏懼神對罪的憤怒與審判時,轉變才會降臨。僅有這時,一個全然墮落的罪人方能被引到耶穌身邊,靠祂的寶血清洗己罪,並靠祂的復活與生命得救。那便是約翰•牛頓在他聖詩內所講的,而且我完全同意!請唱歌頁上聖詩第八首!用心思考歌中的詞句!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我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詞: John Newton, 1725-1807)。

請點擊這裡來閱讀「對穆雷所著《傳統福音派主義》一書的評價」("A Review of Iain H. Murray's 'The Old Evangelicalism'," 英文稿)。

(證道 / 宣道結束)
您每周可上網閱讀海博士所宣之道:〔中文宣道文稿〕
網址–www.realconversion.com

You may email Dr. Hymers at rlhymersjr@sbcglobal.net, (Click Here)
or you may write to him at P.O. Box 15308, Los Angeles, CA 90015.
Or phone him at (818)352-0452.

宣道前陳群忠醫生 (Dr. Kreighton L. Chan) 領讀經文﹕提摩太後書 4:2-5。
宣道前葛利費斯先生 (Mr. Benjamin Kincaid Griffith) 獨唱﹕
"Ye Must Be Born Again" (詞 William T. Sleeper, 1819-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