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mon

本網站的目的是為世界各地的牧師與傳教士提供免費宣道文稿與視頻,尤其為身處第三世界的同工,因那裡極為缺乏神學院或聖經學校。

這些宣道文稿和影視如今通過我們的網站 WWW.SERMONSFORTHEWORLD.COM 每年已傳至221個國家地區的150萬台個人電腦上。YouTube視頻的觀眾也不下幾百人,但他們會很快離開YouTube,因每篇宣道都會引導觀眾回到我們的網站上。YouTube會帶觀眾轉到我們網站上。這些以46種語言刊載的道文每個月能傳至12萬台電腦上。這些稿件不帶版權,因此,福音宣道士使用時無需我們的許可。請您點擊這裡, 讀一下你如何能每個月為我們提供資助, 把這偉大的福音傳遍全世界。

每當你發電郵給海博士時,切莫忘記把你發信的國家告訴他,不然他無法回信給你。海博士的電郵地址是 rlhymersjr@sbcglobal.net




以掃的例子 —— 對罪人的一個警告

THE EXAMPLE OF ESAU – A WARNING TO SINNERS

海羅伯博士 (Dr. R. L. Hymers, Jr.) 著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四晚
於洛杉磯浸信會幕所宣之道

A sermon preached at the Baptist Tabernacle of Los Angeles
Thursday Evening, March 25, 2010

"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希伯來書 12:16-17)。


這節經文用以掃為例,說明了那些拒絕基督的罪人所面臨的危險。創世紀告訴了我們以掃的背景。

"有一天,雅各熬湯,以掃從田野回來累昏了。以掃對雅各說:我累昏了,求你把這紅湯給我喝…雅各說:「你今日把長子的名分賣給我罷。」以掃說:我將要死,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甚麼益處呢?…[以掃] 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
       (創世紀 25:29-33)。

耐德爾頓博士 (Dr. Nettleton) 說:"我們難以相信 [以掃] 在父親家裡,到了快要餓死的地步。這明顯是他不願為屬靈的福分而 [放棄] 任何世間的享受。「人生是短暫的,[我] 要盡量去享用它」…「為此,以掃便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 (Asahel Nettleton, D.D., Asahel Nettleton: Sermons From the Second Great Awakening, International Outreach, 1995 reprint, 第404頁)。司可福研讀本聖經 (The Scofield Study Bible) 對此的註解是這樣的:

以掃是位屬塵世的人… 他缺乏信心,並因他長子的名分是屬靈之事而輕視了它 —— 這長子身份的價值只有出於信心之人才能領會…以掃為肉體暫時滿足所出賣的正是這長子的名分 (司可福研讀本聖經,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7, 第38頁; 對創世紀 25:25, 31 的註解)。

長子的名分代表了一種預言性的祝福,與多種重要的屬靈權益有着密切的連繫。可是以掃卻輕看了這些權益 —— 他因此被稱作一個 "貪戀世俗"、目中無神的人。這便是為何在希伯來書12:16-17中列舉了罪人是怎樣出賣他們的靈魂。他們出賣的是什麼?他們如何出賣?為換取什麼才去出賣?出賣之後果如何?

I. 第一,他們出賣的是什麼?

他們把基督用寶血購買來的福氣賣掉了;救主曾親自將這福分賜給他們!他們為此失去了罪的赦免、良心上的安寧、以及在天國中的永生!他們出賣了靈魂,失去了天國 —— 以及在那裡那永存不朽的財富。他們把福音所賜予的一切都賣掉了。神曾提起過此類人說,

"我…必使災殃臨到〔以掃〕" (耶利米書 49:8)。

II. 第二,他們如何出賣了靈魂?

通過頂撞神聖靈的勸戒。這一切福氣都與聖靈之工有着密切聯繫。只有依靠聖靈的勸服之工,罪人才能作好準備,承受上天為聖徒所預備的財富。

但如以掃一樣,罪人可能不肯放棄感官上的享樂。這些享樂對他來說遠重過自己靈魂的解救。因此,他會抗拒聖靈的勸服之工,促成了自己永遠滅亡的厄運,因為神曾說過:

"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 (創世紀 6:3)。

罪人因抗拒神聖靈的勸服,有可能會使自己的靈魂永喪火湖之內!

III. 第三,他們為換取什麼才出賣了靈魂?

基督問道:"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馬可福音 8:37)。正如以掃那樣,罪人總因微不足道、分文不值的雞毛蒜皮之事而出賣自己的靈魂!他們為了一碗濃湯 —— 為一時的滿足與享受 —— 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為這些, 他們拋棄了靈魂、放棄了良心的安寧、以及天國中的喜樂![他們] 為的可能僅是賺多一點錢、得到更高的職位、或討好一位失喪的朋友 —— 其人乃是基督的敵人 —— 或僅為一時的情欲沖動。

在作惡之時,罪人的良心也許會感到極度不安。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就在他們持續作惡中,聖靈會離棄他們,他們對罪的自責心便會因此永遠消失了。

我現在問罪人一個問題:你這樣做得到些什麼?你因罪出賣靈魂後獲得了什麼?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是無價被賣的" (以賽亞書 52:3)。

你白白地賣掉了自己的靈魂!噢,為了既渺小又無關緊要的東西,罪人居然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當色雷斯 (Thrace) 的國王利西麥克斯 (Lysimachus) 極度口渴時,他用自己的王國去向盖塔人(Getae) 換了一口水喝。喝完之後他說:"唉,我真渾!我因一時的滿足而出賣了江山國土"。這教訓對今世之人多麼適用啊 —— 這些人為世間的娛樂,失去了自責心與得救的機會,進而失去了天國!

IV. 第四,出賣靈魂之惡果如何?

"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伯 12:17)。

"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請仔細聽,人生總有一個後來!如果沒有後來的話,我們便不會如此苦口婆心地來勸告你了。四十五年"之後", 當以掃想要承受父親所祝的福分時,他竟被棄絕!當他發現自己永遠失去了這福分時,他放聲號咷地去哭求!但他 "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 (希伯來書 12:17)。

一旦罪人意識到他已永遠失去的福分時,他號咷哭叫之聲會多麼淒慘啊!以撒對父親說, "我父阿,求你也為我祝福" (創世記 27:34)。但對他來說已太遲了!於是 "以掃就放聲而哭" (創世記 27:38)。然而,他無論他怎樣 "號哭切求" (希伯來書 12:17), 都得不著門路使父親回心轉意。某朝一日,你也會如此。你會哭嚎道, "主啊,主啊,給[我] 開門", 但 "門就關了", 基督會對你說, "我不認識你" (馬太福音 25:11, 10, 12)。

有時某些極小的行為會帶來多麼嚴峻的後果啊。為了一口食物 —— 在某種情形下,為了一條罪孽 —— 有人便放棄了天國,[寶貴的]靈魂便為此交易而永遠拋棄了。

當罪人處於自責之中時,從失喪 "朋友" 那裡聽到的一句錯話,便可導致靈魂的失喪;錯過了一次福音宣道會,便會促使聖靈離棄你 —— 再也不回訪了。在宣道會之後,沒有保持嚴肅的心態會令人失去認罪感、從而錯過救恩。請看你處於何等的危機之內!

"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彼得前書 4:18)。

人生是多麼嚴肅的一件事。當前 —— 在今生今世中 —— 你正面臨着永恆中的一次、而且是最後一次審判!

願你不因短暫的一條罪孽,
   於今日錯過了永生的基督,
奢戀著某種惡習,
   卻將珍貴的靈魂拋棄!

〔此道文根據耐德爾頓博士 (Dr. Asahel Nettleton, 1783-1844) 所著的 "The Example of Esau — A Warning to Sinners" (Asahel Nettleton: Sermons From the Second Great Awakening, International Outreach, 1995 edition, 第404-407頁) 一文改編。因現代文法與讀者的需要,道文詞句略有修飾。〕

(證道 / 宣道結束)
您每週可上網讀海博士講的道﹕www.realconversion.com
然後點擊〔中文證道 / 宣道文稿〕鏈接。

You may email Dr. Hymers at rlhymersjr@sbcglobal.net, (Click Here)
or you may write to him at P.O. Box 15308, Los Angeles, CA 90015.
Or phone him at (818)352-0452.


證道 / 宣道提綱

以掃的例子 —— 對罪人的一個警告

THE EXAMPLE OF ESAU – A WARNING TO SINNERS

海羅伯博士 (Dr. R. L. Hymers, Jr.) 著

"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希伯來書 12:16-17)。

(創世記 25:29-33)

I.   第一,他們出賣的是什麼?耶利米書 49:8。

II.  第二,他們如何出賣了靈魂?創世記 6:3。

III. 第三,他們為換取什麼才出賣了靈魂?
馬可福音 8:37; 以賽亞書 52:3。

IV. 第四,出賣靈魂之惡果如何?希伯來書 12:17;
創世記 27:34, 38; 馬太福音 25:11, 10, 12;
彼得前書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