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mon

本網站的目的是為世界各地的牧師與傳教士提供免費宣道文稿與視頻,尤其為身處第三世界的同工,因那裡極為缺乏神學院或聖經學校。

這些宣道文稿和影視如今通過我們的網站 WWW.SERMONSFORTHEWORLD.COM 每年已傳至221個國家地區的150萬台個人電腦上。YouTube視頻的觀眾也不下幾百人,但他們會很快離開YouTube,因每篇宣道都會引導觀眾回到我們的網站上。YouTube會帶觀眾轉到我們網站上。這些以46種語言刊載的道文每個月能傳至12萬台電腦上。這些稿件不帶版權,因此,福音宣道士使用時無需我們的許可。請您點擊這裡, 讀一下你如何能每個月為我們提供資助, 把這偉大的福音傳遍全世界。

每當你發電郵給海博士時,切莫忘記把你發信的國家告訴他,不然他無法回信給你。海博士的電郵地址是 rlhymersjr@sbcglobal.net




讓我們一起吃愛餐!

何博士著

LET’S HAVE AN AGAPE MEAL!
by Dr. R. L. Hymers, Jr.

主日,二○○五年十月二日晚
於洛杉磯浸信會幕所講之道

A sermon preached on Lord’s Day Evening, October 2, 2005
at the Baptist Tabernacle of Los Angeles

他們吃〔完〕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馬可福音 14:22)


現再看哥林多前書 11:25。

飯後,〔祂〕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哥林多前書 11:25)

以上倆斷經文都顯示到,主聖餐是在飯後 -- 逾越節晚餐後 -- 被基督所設置的。“他們吃〔完〕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馬可福音14:22)。 “飯後,〔祂〕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 (I Corinthians 11:25) 這便是第一次“愛餐,”或稱“agape meal。”而且這是主本人所設置的。請注意,祂並沒有僅給他們餅與杯。沒有。祂是在一席愛餐之後,才把餅與杯給他們的。第一世紀與第二世紀早期的教會,仍然跟隨著主耶穌在釘十架前、在最後晚餐後所立的樣式,在吃完一席愛餐後才慶祝主聖餐。

伯考夫博士(Dr. Louis Berkhof)說:“起初,主聖餐是與一餐家常便飯聯在一起舉行的。餐上每家各帶一碟飯菜分享 (Louis Berkhof, Ph.D.,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Baker Book House, 1975 reprint, p. 251)。知名的基督教歷史學家帨弗博士(Dr. Philip Schaff)說,

在使徒時期,〔聖餐〕的慶祝是與一餐弟兄之愛(agape)宴席一起舉行的。在此宴席上,基督徒們不分級別、不分貧富、不分種族,在大家一同分享的救主中共聚一起,感覺到如同一家人式的團結一致… (Philip Schaff, Ph.D.,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volume I,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75 reprint, p. 473)。

如我所說的,主聖餐接著愛餐,根源於基督被釘十架前的晚上,在那逾越節晚餐 -- 或最後晚餐 -- 之後。大家一起聚餐,之後受過洗禮的成員慶祝主聖餐。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使徒行傳所記載的時期。請看使徒行傳2:42。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徒 2:42)

再看第46 與第 47節﹕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使徒行傳 2:46-47)

《實用新約注解》(The Applied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如此解釋這段經文﹕

那些信徒們辦什麼事都在一起… 他們慶主聖餐在一起,一天在這家,另一天在那家。主聖餐之余,他們還在一起聚餐吃飯 (The Applied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Kings­way Publications, 1997, p. 465)。

雖然很可能一切希望參加的人都可以加入聚餐,只有受過洗的地方教會成員才可以慶祝主聖餐 (參, 徒 2:41-42)。這是我讀使徒行傳2:41-47所得到的印象。

使徒行傳第二章後二十六年,哥林多的地方教會在慶祝主聖餐前,大家仍一起坐下吃一餐飯 (哥林多前書 11:17-34)。使徒包羅並沒有指責他們如此去行。他只不過指出了他們對此的濫用而已。

現請看使徒行傳 20:7,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使徒行傳 20:7)

這裏有三樣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早期基督徒是在羅馬日歷上一個禮拜的第一天(星期日)舉行聚會的。他們在星期日,而不是在星期六(安息日)聚會。他們在星期日相聚,是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 -- 以此設置了新約。 第二,保羅宣道“直講到半夜。”新約作者指出了這點,是因為那天他講的道特別長。請注意,第三,經文講到,門徒那天有“聚會擘餅。”同一章書第十一節又提到他們聚會“擘餅。”請看﹕

“保羅又上去,擘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這才走了。” (使徒行傳 20:11)

這節經文說明,他們的聚餐是與慶主聖餐相聯的。它還指出他們“談論許久。”很明顯,他們談論的比往常久,正如保羅所講的道長過以往 -- 因為他第二天就要離開特羅亞市了。盡管如此,這節經文大致描述了當時教會中的情形﹕


(1) 他們在禮拜的第一天、星期日相聚。

(2) 他們在星期日晚上相聚。

(3) 他們又宣道 (但卻沒有所謂“崇拜”儀式。無疑他們有唱聖詩。參見,馬太福音26:30)。

(4) 慶主聖餐前,他們吃了晚飯。

(5) 他們花時間交談。


這些便是第一世紀教會禮拜的基本組成部分。我雖然認為我們無需每一個禮拜都要慶主聖餐,一些教會確實有如此去行的。對我來講,一個月一次便足夠了。無論如何,如果我們使用神賜給我們的想象力,將自己放在早期教會中,我們便一定可以學到一些對我們如今極有價值的東西。

如今的年青人特別孤獨。社會也是支離破碎。即使是在最好的家庭內,也很缺乏集體感。如果我們采用早期教會的方式方法的話,我們便可以為年青人提供他們所最需要的東西 -- 一個友好溫暖的地方。在這裏,他們可以交接基督徒朋友,成為基督徒社區的一部分。這便是為什麼我們的口號是,“為何孤獨? 回家吧 -- 來教會。”“為何失喪呢? 回家吧 -- 到基督、神的兒子這裏來!”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禮拜後大家一起聚餐。像早期傳統浸信教會那樣,每個禮拜日“在教會地盤上吃飯。”讓我們一起來辦吧!至少每周在教會裏吃一餐飯!讓我們每個禮拜天晚上都作禮拜!讓我們每次禮拜都有傳統式的宣道。至少每個月一次,讓我們禮拜天晚上也來教會聚餐,接著慶主聖餐。讓我們使這間教會成為洛杉磯地區最友好的地方 -- 使聽到我們的人都說,“我可能不同意這些浸信教徒的觀點,但他們確實知道如何互相愛戴。”這才是吸引年青人的方法;這才是在這毀掉的舊城裏,建起一間教會的方式!

“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使徒行傳 2:47)

上星期我寫了一首歌曲,就是你們歌紙上的最後一首歌,一起來唱一下﹕

回家就耶穌,餐桌已設好;
回家吃晚餐,一起來擘餅。
耶穌與我們同在,召喚說,
回家吃晚餐,一起來擘餅!

友誼的甜蜜,朋友的親近,
坐在餐桌旁,心中多喜悅。
耶穌與我們同在,召喚說,
回家來進餐,一起來擘餅!

大城市的人,一絲不掛念;
〔他們〕奉獻的極少,更無愛心分享。
回家靠耶穌,你便能了解,
桌上有食物,友誼暖心田。

回家就耶穌,餐桌已設好;
回家來進餐,保你能吃飽。
朋友在等待,與你同稱贊,
回家來進餐,一起來擘餅!
   《回家來進餐》- 何博士著
     (“Come Home to Dinner” by Dr. Robert L. Hymers).

(宣道結束)

你可以每週上網讀何博士講的道。
網址: http://www.rlhymersjr.com ; 然後點擊〔宣道文稿〕鍵。

宣道前陳群忠醫生(Dr. K. L. Chan)領讀經文﹕使徒行傳 20:7-11。
宣道前葛利費斯先生(Mr. Benjamin Kincaid Griffith)獨唱:《來進餐》

(“Come and Dine,” 詞: Charles B. Widmeyer, 1884-1974)。

宣道提綱

讓我們一起吃愛餐!

何博士著


他們吃〔完〕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馬可福音 14:22)

(哥林多前書 11:25; 使徒行傳 2:42, 46-47;
參: 哥林多前書11:17-34; 使徒行傳 20:7, 11;
參: 馬太福音 26:30; 使徒行傳 2:47)